【中间展览预告】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

 

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

 

策展人:刘鼎、卢迎华

开幕式:2017年1月7日,下午3:30

日期:2017年1月7日至5月7日

地址:北京中间美术馆,海淀区杏石口路50号中间艺术区

 

开放时间:周三–周日,上午10点至下午6点

咨询电话:+86 10 6273 0230

邮箱:info@ioam.org.cn

官网:http://www.ioam.org.cn

 

展览概述

 

“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是“从艺术的问题到立场的问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系列研究的第三部分展览。该系列研究由艺术家刘鼎与批评家卢迎华共同发起,通过持续进行的展览和写作来辨析与反思中国有关“当代艺术”的历史叙述与建构。

 

在“沙龙沙龙”展中,我们主要以林彪事件发生后的1972年为起点,截止至1982年中央批转《第五次全国“两案”审理工作座谈会纪要》之间的十年作为研究与讨论的时间段和一个历史想象的空间。我们不仅仅视这个时间段为一个政治历史意义上的过渡,也是将其作为一个相对整一的艺术时期来对待。我们通过思考这个时期美术现象的具体相貌和多层次的实践,来考量在政治剧变时期艺术创作者的心态和已有艺术历史叙述的尺度问题。

 

在展览中,我们以在北京发生的艺术现象作为主要视角,考察当时活跃在艺坛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创作与实践。我们选取在70年代后期出现的几个艺术团体和少数个体美术家的实践进行研究与呈现,分别是北京油画研究会(及《新春画展》)、无名画会、同代人画会、星星画会、星期五沙龙与四月影会。参与这些团体的艺术家和个体分别是在解放前受过训练的艺术家,在建国后、文革前受过训练的艺术家,文革前后出现的业余画家,以及文革后期和文革结束后毕业并开始实践的年轻艺术家和艺术青年。此次展览中呈现了部分相关艺术家创作于1972年至1982年前后的作品,同时以文献勾勒出这些作品以及他们的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借此来思考在文革中后期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段中,创作者和创作如何尽可能地在严苛的政治环境下进行“内部放逐”,在艺术与政治的紧张关系中摸索、界定、摆动或调整个人的立足点。其中,我们将着重讨论从民国时期留存下来的现代主义经验在新中国的框架内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缠绕、和解与偏移。

 

将“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概念放入新中国艺术“67年”的历史时段来加以研究是颇具现实意义的。新中国以来的艺术实践至今已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充满“内部矛盾”的结构。继续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端与建国以来的美术传统简单地表述为断裂,以及相对于文革结束以前的艺术而言将其表述为处于“转折”时期的艺术显然都不足以解释过去三十年来的许多动作与取向。政治/艺术、正统/异端、压制/驯服、独立/依附等“二元”的叙述模式在特定的情境中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却远远不足以描述现实和历史现场中的多面、复杂和流动的状态。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形成一种基本描述和意识,是一种“革命”叙事情节的惰性蔓延,把在时空中长久磨合的各种因素人为地排除了。这种以“前卫”作为当代艺术的正当性基点的历史叙述作为艺术实践者们工作的动力早已显示出其局限性和狭隘性。

 

在研究中我们将考察文革后复出的艺术官员与受过专业训练的艺术家在体制中推动艺术转向的各种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社会中所引起的反响和呼应。同时呈现非体制内艺术实践者自下而上的自主实践,使艺术成为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力量的共同起点。我们尝试以“一体化”的视角来观看艺术的基本格局、推动动力和演化过程。通过对偶然的、异质性的因素的重视和引入,来思考在“国家变革”这个大的框架中艺术与政治互动的多重轨迹。

 

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借助“细节与资料”,通过具体案例的讨论将当代艺术中已被抽象的经验重新语境化,凸现历史的现场感,呈现被概括、遗漏或遮蔽的情景,包括具体的思绪、情感和氛围等因素。通过对于“逸出”公共历史叙述的,未被赋予“合法性”而被忽略、遮蔽的“异质”部分的发掘,目的并不是为了建构相反、对立的历史,在大部分情况下,不过是为了呈现差异和复杂,从而质疑主流叙述的构造方向,以求从原有的叙述中发现隐蔽的缝隙,作为思考的新起点。

 

在此展览筹备过程中,数位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史家作为研究员参与到前期的研究之中,包括:艺术家闫博、策展人苏伟、艺术史家陈淑霞和建筑史博士宋科。

 

策展人简介

 

刘鼎

 

刘鼎现居北京,是艺术家和策展人。刘鼎的创作带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思辩性。在作品创作、展览策划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的实践中,他反复探索经验与意识对于塑造我们的意识形态、语汇和社会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刘鼎曾参加过第14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第八届亚太三年展、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第三届新奥尔良双年展、第八届台北双年展、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第四届首尔媒体双年展等重要展览,并于2009年参加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他的作品也多次在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美术馆中展出。

 

卢迎华

 

卢迎华是墨尔本大学艺术史博士学者。她毕业于瑞典伦德大学马尔默艺术学院的批评研究课程。她是 frieze艺术杂志特邀编辑,也是《展览主义者》编委会成员之一。2012年她担任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评委,是第九届光州双年展的联合策展人。2013年,她担任意大利Museion美术馆客座策展人,并获得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计划的首个特邀研究学者奖金。

 

“从艺术的问题到立场的问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系列研究简介

 

该研究将考察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实践的维度拓宽至1976年以前,回溯至1949年前后,把艺术放在一个与思想史平行的轨道中来观看,将艺术的进程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置在一起来讨论。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视角,重新正视和评估其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组织的哲学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在文化上的价值取向,并持续作为今天艺术创作和艺术论述的一个主要基础而存在。

 

北京中间美术馆

 

北京中间美术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山文化创意大道的西端,其前身成立于2008年,2011年经北京市民政局注册为民营美术公益机构。中间美术馆长期关注中外艺术家中的思想者,致力于延续和反思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在艺术领域所进行的中国和西方之间、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思想对话。中间美术馆既着眼国际,同时关注本土和地域性的现实。作为一家中国的民营美术机构,中间美术馆努力在艺术思想剧烈变化的历史时期抓住这些变化中真实的瞬间,为中国当代艺术和思想的多元发展提供土壤,与现实中的艺术水准一起成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up Drag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