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早期观念摄影实践——从1986年的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摄影协会谈起

 

2022年4月16日(周六),我们将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摄影协会(1986-1988)的成员:毕建锋、陈淑霞、洪浩、王虎、王友身,《摄影报》前编辑耿海与“四月影会”成员闻丹青,一同参与讲座,话题将从1980年代的观念摄影谈起。讲座由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主持。在“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展期中(2022.3.26-6.26),中间美术馆将举办一系列活动。

 

1987年8月13日,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摄影协会在《摄影报》上发表了具有宣言性质的《我们的话》,同时刊载的还有学生摄影协会成员王虎和王友身的文章。在本篇推文中,我们将转载《摄影报》的这两篇文章,同时也分享学生摄影协会成员的部分作品,希望将观众带回到1980年代末的艺术语境,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

 



“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展览现场展出文献《我们的话——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摄影协会作品选》,1987年8月13日发表于《摄影报》

 

1987年8月13日发表的《摄影报》编者按语:“中央美术学院的一批爱好摄影的学生,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观察客观世界,创造性地运用照相机去表现他们自己的感受。他们不以旁观者地身份出现,更不甘心作摄影界的‘票友’,而带有一股强烈的欲望介入摄影创作。这样一朵新鲜的艺术摄影小花,正在绘画领域悄悄绽开。”

 


毕建锋作品

 


陈淑霞作品

 


洪浩作品

 

我的摄影观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王虎

 

我把摄影和绘画平等看待。摄影也同样是描述和揭示形象及其本质的语言。

 

摄影是摄影、摄影艺术是摄影艺术,摄影艺术活动是一种思想、一种更独特的思考方式。我总是用摄影的手段来丰富绘画艺术,从中又发现了摄影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我是想搞出这样的作品:它能够通过极普通的物体来反映出旁观者常常看到的但又忽略的物体影象,这个由影像显示的形象组成了奇特的结构、空间和色调。在摄制完成这幅作品的过程中,特定的光线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每幅作品的生命源泉。

 

我喜爱大块的浓黑色调中起着协调平衡作用的白色,我认为黑白更有想象力和冲击力,庄重而平稳。我的作品从黑白开始,又从黑白结束。通过调节黑与白之间的反差来达到我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充分体现我的摄影观念。

 


王虎作品

 

艺术多元化与美术家参与摄影活动的作用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影协 王友身

 

现阶段,国内摄影界的作品主要以客观纪实为主。各种类型的影展入选、比赛获奖的作品,其题材、风格趋向单一,没有形成真正的“百花齐放”局面。摄影评论跟不上形势发展,且大同小异,缺少“百家争鸣”的艺术论争。这种多年形成的趣味划一的艺术怪象,决不会产生强劲的开拓性作品来。在美术界,近几年出现了新思潮、新观念作品,激发了美术家的创造力、使美术界呈现出繁荣的艺术局面。有些美术家,以艺术家的身份积极参与其他艺术领地,使各种艺术相互吸取和综合,并按照自己的艺术观念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

 

摄影与美术是最为亲近的姊妹艺术,同属视觉艺术范畴。因而有些美术家着意在美术与摄影之间探索,力图创造出不同于美术、摄影的新的艺术作品来。

 

这些美术家借用感光材料及摄影器材的基本功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进行创作。为了把自己的意念和感受体现在作品上,他可以借用这些感光材料,可以借用画笔、复印机等进行剪辑、综合创作,可谓不择手段地去完成他的艺术创造。这便产生了新的摄影表现力和新视觉、新观念的摄影作品。这样的作品不再是旧有的一种模式,而是多种形式美感并存的艺术摄影作品。

 

因此,美术家的摄影创作不仅仅是重复摄影家的创作模式、或满足一下摄影瞬间的快感。如若这样,美术家的作品便很可悲。因为他没有挖掘自身的潜能和特长,只是在影坛当个“票友”玩玩而已。

 

用新的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的自我情感,这便是美术家的摄影参与活动的重要意义。

 


刘庆和作品

 


孙振杰作品

 

主讲人

 

毕建锋

 

 

1963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纪录片工作至今。

 

陈淑霞

 

 

1963年生于浙江温州,1985年参与组建中央美术学院摄影协会,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91年参加“新生代艺术展”,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淑霞的艺术创作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一路走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陈淑霞的艺术实践可以分为几个段落,从“原色”、“虚实两境”、“山水间”到“忘形——超然物外”这几个重要时期,她的作品始终是以敏感的表达和独特的视角,把个人的情怀映衬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中。近期的新作,通过一系列看上去“空洞无物”的画面,陈淑霞意欲表现出的是她自己所经历并与之相映的时代图景。

 

洪浩

 

 

1965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员,洪浩的艺术探索一直与时代变化紧密相关,其创作媒介涵盖摄影、绘画、装置、行为等。自90年代初,洪浩通过对世界地图进行重构性的绘制,以及其后对自己每日消费品的扫描,针对当代中国在物质文化和资本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显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做出独特性的回应。洪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现代美术馆、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佩斯北京等地举办个展,并参加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蜕变与突破”、上海双年展、广州艺术三年展、亚太艺术三年展、“全球的当代”等群展。

 

王虎

 

 

生于1962年,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绘画专业,曾参加人民币、港币、澳门币的设计制作工作,1998年至今就职于北京青年报社,从事传媒视觉设计工作。

 

1985年至1992年王虎在中央美术学院拍摄了大量的美院人生活及人文创作素材,这些图片目前大部分未展示与人分享。同一时期王虎参加了两次美院学生摄影展以及1988年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目前的研究课题是模糊影像、镜像、园林视觉影像等。

 

王友身

 

 

1964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8年至2018任职于北京青年报社,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艺术家王友身曾经参与过众多国内国际重要的双年展和机构展览,包括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展览:中国现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台北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上海双年展等等,他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参与人与见证人之一。同时,王友身自1988年至2018年在北京青年报社工作30年,曾担任过美术编辑、艺术总监等职务,一直以来,王友身兼具双重身份,在艺术界与传媒界两个领域间工作,致力于考察和松动艺术/生活、创作/日常间僵化的边界。

 

王友身对官方/民间、职业/业余、艺术/现实等等二元性的分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介入方式,这让他可以动用两个不同系统的资源,开创和塑造一些认识自己和认识周遭的可能性。他呈现给我们一个艺术家实践的强度、持续性和丰富的层面。这一实践不仅仅体现在简单的作品或者产品层面之上,而是不断重新观看自己的潜力和局限,挖掘艺术与自我和世界对话的可能形态。

 

耿海

 

 

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分校摄影专业,1985起就职于中国摄影家协会组联部,1987年参与中国摄影报创刊,后从事要闻版、图片版编辑工作。

 

闻丹青

 

 

《中国摄影》杂志社原主编,《大众摄影》杂志原副主编,1986年就职于中国摄影家协会。

 

自幼喜好摄影,受1976年“四五摄影”活动影响开始摄影创作,1980年拍摄的《好年景》参加“四月影会”《自然·社会·人》第三回展,影响广泛。多次出任国内外大型摄影活动评委,撰写大量摄影评论文章。

 

主持人

 

卢迎华

 

 

艺术史家、策展人,现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她于2020年获墨尔本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她曾于2012至2015年间出任深圳OCAT艺术总监及首席策展人。2012年担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联合策展人、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3年获得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计划的首个特邀研究学者奖金,是2017年美国艺术史研究机构协会(ARIAH)首届“东亚学者奖”的四位获奖者之一。2013年至今,她与艺术家刘鼎持续开展题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的研究,对叙述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角和方法论进行重新评估。

 

卢迎华曾担任全球艺术界多个重要奖项的评委:包括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2年基辅平丘克艺术中心的未来世代艺术奖,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菲律宾国家馆评委,2019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与Rolex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2020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艺术季发现奖与2021年Hyundai Blue Prize青年策展奖等。2019年至今,她一直担任东京当代艺术奖评委。

编辑:蒋永真、刘从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up Drag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