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美术馆闭馆维护 + “中间声音”在线文字栏目征稿

2021年6月,中间美术馆将对使用近十年的美术馆建筑进行维护,预计持续三个月。在此期间,中间美术馆继续通过自媒体平台和多种方式进行内容生产,与观众保持交流。与此同时,我们也将继续编辑制作多本中间美术馆展览的出版成果,计划将在7月的北京abC书展上与大家见面。

 

2012年10月,中间美术馆搬入当前的美术馆建筑,至今共举办过五十余场展览和百余场公共教育活动。美术馆建筑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设计,位于整个中间艺术社区的中心位置,与中间剧场、中间影院以及中间坊共同围合出中间建筑这一复合型艺术社区。整座美术馆包含了1600平米的展厅空间以及一个小型多功能厅。整体外观呈现为一个15米高、24米见方的“金属盒子”,错落放置于同样边长24米的方形无边水池之上,使内部空间透过水面和天空与外界保持联通。

 

 

近年来,中间美术馆不断回到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艺术与思想的现场中,认识和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挖掘在今天仍发挥着影响的意识线索、语言逻辑和艺术观念,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研究的学科建设作出持续的努力。在实践中,中间美术馆坚持面向中国问题和现场,寻找合适的方法,在将今天的我们视为历史的、亚洲的、全球的一部分的前提下,探寻艺术内部的演变轨迹。我们关注在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的关联性,而不是封闭性中浮现的批判视角,既持续地反观自身,也与全球前沿的艺术实践进行持续的对话。

 

在此,我们感谢观众与伙伴们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我们期待在金秋重新开馆,以出色的展览与学术内容和各位再次见面!

 

来日可期!

 


2020年,在疫情期间,我们开启了“中间声音”在线文字栏目,不定期分享业内学界对于变化的时局中焦点问题的观点与评论,也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发出多样的、具有力量的声音。这里的“中间”不仅指作为发布窗口的中间美术馆,也意指身处艺术文化领域“中间”的美术馆人和身处时代进程“中间”的社会个体,以及我们站在外语和中文多种语言体系世界的“中间”传递思考与情感,记录历史当下的期待。

 

今年,我们开启“中间声音”征稿计划,作为中间美术馆的创作与交流平台。我们深深理解文字的价值与力量,并期待与同道中人交流想法、思考与文字,共享文献、资料与书库。我们接受任何形式、文体和风格的投稿,包括对于当下艺术问题的探讨、艺术家的专访、历史文本的细读,或其他发散的思考,字数不限。请联系:zhouboya@ioam.org.c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up Drag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