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文化符码”闭幕系列活动

本周末,中间美术馆将连续两天举办多场“文化符码”系列活动,展览“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将于8月7日(本周日)正式闭幕。

8月6日(周六)

14:00-16:00,我们将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陈晓阳为我们带来讲座——也谈“作为方法的华南”:从民族志研究到策展实践。讲座将由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主持,并在小红书平台进行直播。

8月7日(周日)

我们将以论坛、讲座及放映三场活动为“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展览画上句号。

11:00-12:00,我们邀请了艺术家王友身和参与“清洗文化符码”艺术项目的央美学生摄影协会小组成员们交流对谈。

14:00-16:00,我们邀请了艺术家王鲁炎、王友身、刘鼎一同参与“观念表述——从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观念艺术实验”座谈会,此次研讨将对1980年代后期开始涌现的观念艺术实践及其在1990年代的发展和今天的现状进行分享和讨论。座谈会将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陈晓阳主持。

16:15-17:15,记录了“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展览缘起、筹备到实现的个展纪录片《旅程》将在中间美术馆会议室放映,映后艺术家王友身与导演张自立将与观众分享此次纪录片的拍摄制作过程。

📅 8月6日(本周六)
14:00-16:00 讲座
也谈“作为方法的华南”:从民族志研究到策展实践
嘉宾:陈晓阳 主持人:卢迎华

《再造祖先图像:一项华南宗族民族志的考察》

本次讲座将围绕讲者的新出版著作《再造祖先图像:一项华南宗族民族志的考察》展开。

此书是第一部建立在流动的田野基础上将中国社会中的祖先崇拜与祖先画像纳入视觉人类学研究领域的著作。书中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传统再造与宗族复兴置于同一框架下考察,从一幅当代绘制祖先图像的过程展开,通过人类学、艺术史和图像学对祖先图像和当代的宗族组织形式进行综合研究,尝试回应祖先崇拜与宗族观念在新时期的城市与乡村中的多元实践路径,丰富了中国世系群和宗族复兴理论的面向。

本书还对粤西客家这一较少被学界关注的族群进行相对系统的调查整理,从方志、民间文献和口述史中,试图恢复一段模糊不清的边缘族群历史。同时希望本书也可以为浩如烟海的中国民间图像提供不同的跨学科研究路径。

并以此延展分享如何将华南区域社会研究中积累的的经验作为理解后全球化时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基础,也经由比对华南与东南亚在区域历史和当下的关联,考察中国文化中的信仰观念如何跟随海外华人华侨流散到世界的许多地方却弥久不衰的原因,亦讨论如何借助华南研究中的历史人类学方法继续展开新的研究与策展实践。

⬇️直播预约请关注小红书ID:中间美术馆

嘉宾介绍

陈晓阳,人类学博士,现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视觉人类学、华南研究及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作为跨领域的艺术家和研究者,她的研究项目及作品多从被遮蔽的社群历史与现实展开,与志愿者组织、教育机构、博物馆和公益组织合作,通过研究、写作和在地展览等方法,持续展开关于华南区域的研究、传播与文化再造。近年工作重点转向以人类学、文化史及参与式发展的视角,探索新的美术馆实践与策展研究,负责泛东南亚研究系列的展览策划及相关统筹工作。

卢迎华,艺术史家、策展人,现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她于2020年获墨尔本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她曾于2012至2015年间出任深圳OCAT艺术总监及首席策展人。2012年担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联合策展人、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3年获得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计划的首个特邀研究学者奖金,是2017年美国艺术史研究机构协会(ARIAH)首届“东亚学者奖”的四位获奖者之一。2013年至今,她与艺术家刘鼎持续开展题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的研究,对叙述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角和方法论进行重新评估。

卢迎华曾担任全球艺术界多个重要奖项的评委:包括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2年基辅平丘克艺术中心的未来世代艺术奖,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菲律宾国家馆评委,2019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与Rolex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2020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艺术季发现奖与2021年Hyundai Blue Prize青年策展奖等。2019年至今,她一直担任东京当代艺术奖评委。

📅 8月7日(周日)
11:00-12:00 对谈
“清洗文化符码”艺术项目回顾
嘉宾:王友身、央美学生摄影协会小组成员

我们曾举办讲座“早期观念摄影实践——从1986年的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摄影协会谈起”,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摄影协会(1985-1998)的部分成员:毕建锋、陈淑霞、洪浩、刘庆和、王虎和王友身,来分享他们在1986年前后的摄影观念和探索,以及这个阶段的实践对于他们当时和后来的艺术创作的影响。

今天的央美学生摄影协会的多位成员参与到前辈王友身的“清洗文化符码”艺术项目中,将他们的摄影作品放进《暗房·清洗》中进行清洗。这将是三十年之差的两代央美摄影爱好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部分清洗后的央美摄影协会学生作品

📅 8月7日(周日)
14:00-16:00 讲座
观念表述——从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观念艺术实验
嘉宾:王鲁炎、王友身、刘鼎
主持人:陈晓阳

1980年代后期,带有观念性的创作逐渐在中国成为一条显性的脉络。在这个脉络形成的过程中,有的艺术家一味地排斥此前官方意识形态对于艺术的规约,将艺术本体作为挣脱这种观念主导的创作模式;有的艺术家将观念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概念的提出或者点子的生产,或者对于体制的对抗,甚至落脚于虚无的生活态度。此次研讨将对1980年代后期开始涌现的观念艺术实践及其在1990年代的发展和今天的现状进行分享和讨论。

嘉宾介绍

王鲁炎,1956年出生于山东,自幼定居北京。王鲁炎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于1979年参加“星星画展”,1989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等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以及其后许多国内外重要展览。1988年王鲁炎与顾德新合作,完成了阅读方式的“触觉艺术”,1988年至1995年与陈少平、顾德新创建以数学方式取消艺术家个性的“新刻度小组”。

王鲁炎的个人主要作品均围绕着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其作品所设置的悖论语境令进入其中的判断被后一个势必产生的判断所否定。

王友身,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王友身曾经参与过众多国内国际重要的双年展和机构展览,包括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展览:“中国现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台北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上海双年展”等等,他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参与人与见证人之一。同时,王友身自1988年至2018年在北京青年报社工作30年,曾担任过美术编辑、艺术总监等职务,一直以来,王友身兼具双重身份,在艺术界与传媒界两个领域间工作,致力于考察和松动艺术 / 生活、创作 / 日常间僵化的边界。

王友身对官方/民间、职业/业余、艺术/现实等等二元性的分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介入方式,这让他可以动用两个不同系统的资源,开创和塑造一些认识自己和认识周遭的可能性。他呈现给我们一个艺术家实践的强度、持续性和丰富的层面。这一实践不仅仅体现在简单的作品或者产品层面之上,而是不断重新观看自己的潜力和局限,挖掘艺术与自我和世界对话的可能形态。

刘鼎,现居北京,是艺术家和策展人。他的艺术创作与策展实践从思想史的角度将历史与当代进行有机连接和多角度的描摹与凝视,以多重线索展开对中国艺术的主体性叙述。刘鼎曾参加过釜山双年展(2018)、银川双年展(2018)、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15)、亚太三年展(2015)、新奥尔良双年展(2014)、上海双年展(2014)、台北双年展(2012)、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2009)、首尔媒体双年展(2008)和广州三年展(2005)。

他的作品也在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美术馆中广泛展出,其中包括意大利都灵里沃利城堡当代美术馆(2020)、维也纳应用艺术博物馆(2019)、柏林世界文化宫(2018)、汉堡工艺美术馆(2018)、悉尼4A艺术中心(2017)、瑞士伯尔尼美术馆(2016)、台北关渡美术馆(2016)、香港Para Site艺术中心(2016)、北京红砖美术馆(2016)、西雅图弗莱艺术博物馆(2016/2012)、日本广岛当代美术馆(2015)、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博尼范登博物馆(2015)、纽约MOMA PS1(2015)、伦敦泰特美术馆(2013/2012)、台北市立美术馆(2012)、广州时代美术馆(2012/2011)、德国卡尔斯鲁厄ZKM新媒体艺术中心(2011)、北京伊比利亚艺术中心(2008)、比尔PasquArt艺术中心(2008)、巴西圣保罗国家美术馆(2008)、英国特纳美术馆(2008)、布里斯托阿诺菲尼艺术中心(2008)、奥地利维也纳艺术馆(2007)、挪威奥斯陆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館(2007)、上海当代美术馆(2006)、旧金山Luggage Store艺术中心(2006)、意大利都灵山德雷托·雷·雷包登戈基金会(2006)、韩国首尔市立美术馆(2006)和广东美术馆(2003)等。

📅 8月7日(周日)
16:15-17:15 放映
展览纪录片《旅程》放映及映后谈
嘉宾:王友身、张自立 主持人:管陶然

历经2个月的策划与筹备,“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于2022年3月26日在中间美术馆开幕。在疫情反复充满不确定性的状态下,艺术家王友身与中间美术馆团队线上线下多次沟通策展思路和展陈方式,并最终以高密切度地配合,共同完成了这次展览。以策展时间轴为线索,张自立导演用客观的镜头记录下展览策划至今的全过程。影片中还呈现了张自立导演对策展人卢迎华及展览设计与顾问刘鼎的采访片段。

纪录片《旅程》放映结束后,艺术家王友身与导演张自立将与观众分享交流影片的制作过程。

嘉宾介绍

张自立,1963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在北京,资深导演,著名电影美术指导。曾入选中国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广告导演。曾在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中影集团工作。为第六代电影人中的一员,曾在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中有所建树,长期合作于中央台各类频道、栏目,并为旅游卫视等地方电视台拍摄过不同风格的城市宣传片。以导演身份,拍摄北京奥运会形象片和特许产品宣传片,拍摄环保系列短片《绿色,环境》代表中国参加内罗毕国际会议。

为国内著名艺术家拍摄过多部专题、纪录片。曾执导拍摄王友身《每平米》;吴长江《一日》 ;申玲《花》;制作关伟作品动画短片《变形记》;宋冬和尹秀珍合作的筷道作品《未来》;为政纯办拍摄《豆腐 功夫 Polit-Sheer-Form》与《做同一件好事》;为宋冬《五十不惑》拍摄同名短片。

拍摄影片曾参展:美国费城艺术联盟美术馆“筷道”展;“Polit-Sheer-Form”政纯办个展;尤伦斯美术馆;纽约皇后美术馆;ACME项目空间(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朱雀画廊;蒙古国家美术馆文化中心;艺术之夜双年展,德国肯普滕市;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美术馆。澳大利亚当代艺术馆(悉尼);孔斯特美术馆(德国);澳大利亚曼丽市美术馆等。

编辑:蒋永真
摄影:张骏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croll up Drag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