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9日,赵文量与杨雨澍十分敬仰的艺术家刘海粟在北海公园画舫斋参观无名画会作品展览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为画展题写了“无名画会”与“美在斯”两幅字。刘海粟一直是赵文量仰慕的艺术家。1978年冬,刘海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演讲,特地带着作品前去听讲的赵文量、杨雨澍等,上台去给刘海粟看自己的画。刘海粟以“心怦怦地跃动”来形容他看到这些画时的感受,“这是打破学院派老格式、别开生面的画。主题植根于对生活的爱,笔触充满着音乐的旋律感,粗狂中流露出深沉,生机蓬勃,那些稚嫩的地方也显得天真可爱,有理想,有潜力,有憧憬,有追求。”他看到赵文量和杨雨澍等在充满禁忌险阻的年月中依旧排除万难坚持创作,并形成了自己不流俗的风格时,不免令他“如同一位白发斑斑的歌唱家坐在台下听完一支曲子努力给新秀鼓掌,一位老花匠用赞美的眼光看到一对青年花匠担着新品种去赶集那样”,击节称赏。
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这一过渡期中,老艺术家们在经历了多年的政治磨难之后,出于对禁欲的逆反,纷纷以“美”为旗帜,意在争取艺术的“非政治化”和自由表达的权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刘海粟在无名画会成员的作品中发现了自然的美,艺术表达手法的美,更发现了心灵的美。在他们眼中,自然与美成为了心灵的内在背景。1978年,在思想解放的背景下,“美学热”拉开序幕。各种美学书刊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对美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在艺术实践中,从吴冠中力倡美的言行到印象派风景画和追求精致的线条组合与装饰化造型的装饰美,到将现实浪漫化的诗意美等等,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美术的主调,点燃了“美”这一时代精神的火花。
作为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第八次围绕两位艺术家开展的研究展,“美在斯——赵文量与杨雨澍的自由世界”聚焦于两位艺术家在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初用创作为自己建构的自由世界。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他们在这个时期的作品近300张,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量,也再次印证了艺术对于他们是生存的重要构成这一事实。正如1979年为在画舫斋办展而成立无名画会时他们所写下的宣言,“贫困、疾病、打击、诽谤,一切在政治、经济、时间和精力上的不利都不能使我们动摇。”
我们从两位艺术家在这个时期的数百张作品中挑选出60多张画作,展现了严苛年代中留存下来的微光,这些画面传导的是心灵的消息。在这十年间,美作为一个精神领域为两位艺术家支撑出一片个体的自由天地。赵文量和杨雨澍在不堪的年代从心灵出发,发现了风景、发现了诗情画意,描绘纯真美好的人与淳朴的生活,抒写温馨、感伤的情感,表现朴素、纯净的人性。在这些画面中,作者和他们的描绘对象反复交流,精神得到高度契合。这些心灵化的风景见证了艺术家在恶劣、严酷的环境中,保存自我,坚持独立的思想与创作的方式,“不懈地追求自由与自然,追求那古老而又永远年青的‘真、善、美’”。这对今天的我们应该说具有启示的意义。
关于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
由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专项基金赞助的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并由中间艺术基金会授权委托中间美术馆组织成立“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学术委员会,负责赵文量、杨雨澍作品与文献的建档、梳理、研究、展览、出版和组织相关学术活动等事项。该专项基金以及艺术中心的成立,预示着对赵文量、杨雨澍两位先生一生的艺术创作和思想的系统性整理与研究的开始,而启动这个研究也将对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书写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展艺术家
杨雨澍
艺术家杨雨澍生于北京,自小对绘画感兴趣,但因出身问题屡次被艺术学院拒之门外。1959年在北京熙化美术补习学校结识赵文量,并于1962年成为其第一个学生,开始了两人长达一生的友谊。1966年的“红八月”和“破四旧”等运动更加坚定了他持续创作的想法,参与组织了“无名画会”在1979年和1981年举办的两次公开展览,并于1980年代在友人家中举办多次非公开展览。1986年短暂的工作经历后,一直出游各地写生。
赵文量(1937-2019)
艺术家赵文量生于哈尔滨。1956年报考央美时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大树麦田》,但因评价当时绘画“千篇一律”而落榜。次年进入北京熙化美术补习学校正式开始学习油画,1959年与杨雨澍相识,并逐渐结识后来成为“无名画会”中坚力量的张达安、石振宇等人,常常相约一同绘画。在多地创作受阻后开始外出至玉渊潭公园等地写生,此即“玉渊潭画派”的起点,1979年为办展而更名为“无名画会”。之后的六年里赵文量一直照顾母亲,在母亲离世后近20年中多次远游写生。终其一生,赵文量一直坚持创作,以艺术为志业,直至2019年因病离世。
策展人
卢迎华
卢迎华,艺术史学者、策展人,现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曾出任深圳OCAT艺术总监及首席策展人(2012-2015);意大利博尔扎诺Museion的客座策展人(2013)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研究员(2005-2007)。她曾担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联合策展人、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2)。她还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自2013年起,她与艺术家刘鼎共同研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并共同担任第八届横滨三年展的艺术总监。此外,她还是多个国际艺术奖项的评委,如Hyundai Blue Prize青年策展奖(2022,2021)、东京当代艺术奖(2019-2022)和与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1)等。
展览现场
线上看展
展览信息
展览日期
2025年6月14日-9月21日
开放时间
周三至周五11:00-18:00
周六至周日10:00-18:00
最后入场时间 17:30
展出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50号,北京中间美术馆
门票
价格:20元/位
学生、教师须凭本人有效证件购票可享受半价
年满16岁及以下的青少年免票(须至少一名持票成人陪同)
60岁(含60岁)以上参观者,凭相关证件或证明免票
语言
中文,英文
无障碍设施
本场馆1层提供无障碍入场通道,如有需要请提前电话预约。联系电话:(010)62730230
展览主办方